Guangzhou Pharma 广药故事

《广药故事》由广药集团 (Guangzhou Pharma Holdings) 联手广东旅游出版社打造,书中100个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深刻有历史感,讲述企业发展革新之路。《广药故事》 以 “传奇四百年,爱心满人间” 为线索,采用纯手绘配图方式,图文并茂地讲述了100个广药经典故事。

在《广药故事》中,读者可以读到 “陈李奇缘,合创世界最长寿药厂” “林则徐赠名王老吉” “何济公、活济公” 等经典故事,这些故事都来自于家喻户晓的品牌和产品,故事里面的很多名人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

大时代一九三八——中华老字号何济公品牌诞生之时代背景故事
时间:2016-11-22 14:06:48 作者:陈扬雯 来源:何济公

1938年5月1日,“何济公”品牌在广州创立,距今整整78年了!其品牌创意来自其创始人何福庆先生有意效法 “济公” 普济众生而得名。

研究和分析中华老字号“何济公”品牌风风雨雨78年,必须深究何济公品牌所处的国内环境变迁。何济公品牌诞生之际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那正是军国主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拉开序幕,华北、华东相继沦陷,国内抗日战争历史中凇沪会战、武汉会战等抗日战争双方动辄投入百万人的大会战,空前壮烈。

何福庆先生创立“何济公药行”之初正是应国内大量战备急需的解热止痛药,并积极捐助抗战。何济公品牌诞生的当月,1938年5月12日及其后的几天,厦门、合肥、徐州等军事重镇相继沦陷,同一时间毛泽东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阐明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对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作出了科学的预测。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1938年?

1938年“何济公”品牌诞生前后,是中华民族千古浩劫最危难的一年,1938年大事记:

1938年2月3日–中日徐州会战开始

1938年2月5日-南京大屠杀结束

1938年3月15日-滕县沦陷

1938年4月3日-台儿庄战役

1938年4月6日-台儿庄会战中国告捷

1938年5月12日-厦门沦陷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8年5月14日-合肥沦陷

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

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延安作《论持久战》的讲演

1938年6月9日-为阻日军西进,蒋介石“以水代兵”下令扒开花园口大堤

1938年6月12日-安庆沦陷武汉会战拉开帷幕

1938年10月10日-八女投江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

1938年11月13日-长沙"文夕大火"

1938年,中国华北、华东沿海大面积国土沦陷,南京、上海等港口城市相继失陷,整个中国海上交通基本被切断;1938年,当时的华南重镇广州是中国唯一对外战略物质进出通道,经济曾短暂空前繁荣;1938年,这一年是中华民族千古浩劫最危难的一年,当整个中华大地陷入水深火热的空前浩劫;1938年,“何济公”品牌创立。乱世盼英雄,“何济公”品牌正是满含了面对中华民族千古浩劫,一个纾难渡厄的民间期待。而此后5个月,1938年10月21日,日军突然从惠州大亚湾登陆,广州沦陷,何济公药行关门,何福庆随难民大潮避难粤北;广州沦陷后,中国的战略物质命脉被切断,只能假道第三国辗转运来。

1938年就是这样!

惩恶扬善、济世扶危的济公,则是当时民间救亡图存的精神寄托,产品也正应时局急需,战争大范围伤痛,急需止痛,这是何济公品牌萌芽、发展的社会关键基础。

品牌的生存发展,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及人文环境等密不可分。中国近现代,历经百年动荡,更迭频繁,沧海桑田。但仍有一些是恒常不变,并历久弥新的,尤其是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比如,何济公品牌的核心就是中国普罗大众“济公”价值期待。

七十年后,有作者撰文称老字号何济公在一段悠悠漫长岁月里成为了广州“一个城市的止痛药”。事实上更何止这些,最新世界权威医学机构研究证明,何济公阿咖酚散组合是目前治疗偏头痛最有效、最安全的新药物之一,因此,何济公阿咖酚散问世以来,以最经济的方式为大众提供最有效、安全的止痛药。有学者认为应当从医药经济学角度从新评价阿咖酚散这一解热镇痛类复方价值以及“何济公”品牌的历史社会价值!


“何济公”品牌创意故事
时间:2016-11-22 12:08:30 作者:陈扬雯 来源:何济公

“何济公”品牌创建于1938年。创始人何福庆(1909——1974),于1938年在广州河南鹤洲直街积善里(现海珠区)开何济公药行并创立“何济公”商标。

何福庆先生经营方面有着当时生意人可贵的实业救国情操和独到的商业眼光。何福庆在创办企业之初, 就为自己开办的药业立下了“利已利人驰盛誉,半为慈善半营生”的经营宗旨。创立“何济公”品牌企业命名时还有一段传奇故事,之所以取名“何济公”,是因为作为创始人的何福庆先生有意效法“济公”普济众生而得名。众所周知,民间流传“济公”传奇,可谓家喻户晓,是一位扶弱救病、普济众生的僧人,“济公”形象寄托了百姓无限的善良、正义价值期待。作为制药业,它是一种带有慈善性的事业。生产和经营药品不能唯利是图,但又不能只讲慈善而不计成本和效益。作为药品,当然它首先要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即能治病,但同时它又要创造出经济价值,才能扩大再生产。“何济公”的止痛散之所以能生存且后来居上,一枝独秀,道理就在于此。由于“何济公”谐音为“活济公”,故在长江南北一带出现了广东有个“活济公”的传说,使“何济公”其名不胫而走。

品牌品牌的生存发展,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及人文环境等密不可分。中国近现代,历经百年动荡,更迭频繁,一些传统文化却根深蒂固,何济公品牌的核心就是中国普罗大众“济公”价值期待。企业创始人何福庆为“何济公”品牌自开办起就立下了“半为慈善半营生,利己利人驰盛誉”的经营宗旨,赋予品牌强大广阔的内涵。何济公品牌经七十风雨历程,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令人永久铭记的印记,自一个侧面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中国近现代医药工业乃至整个近现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史痕迹。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一切都发生重大改变。何福庆先生简单的14字名言“半为慈善半营生,利人利己驰盛誉”,在倡导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也不失其社会教育意义,其历史贡献令人由衷肃然起敬!

广州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于1988月1月30日成功将““何济公”品牌创意故事 ”申请为第“307414”号商标,商品国标分类为第“五”类。鉴于此,企业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何济公”,更好宣传企业形象,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企业决定继续把“何济公”圆形图案注册为商标。


何济公品牌双城记
时间:2016-11-22 12:51:06 作者:陈扬雯 来源:何济公

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是国内著名的解热镇痛类药和外用药生产企业。“何济公”品牌是中国驰名商标和首批“中华老字号”,与华南、华中两个中心城市有着不解之缘。

“何济公”品牌的来历是个传奇故事,其创始人何福庆是广州市白云区广源路王圣堂村农家子弟,生于1909年。何福庆少年时在本村读了8年私塾,算是其家庭的九子一女兄妹中读得最多书的一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二十岁的何福庆为了谋生到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华安公司当伙计。随后经几年的省吃俭用筹集资金与人合股在武汉的汉口民生路上开办了一家名叫“广东药行”的商铺。何福庆奔走于广州、武汉双城,三十年代初主要在汉口当地经销来自广东的药品和其它商品,如柠檬精、鹧鸪菜,兼营广州出产的汉昌牌雪茄烟和广东云纱绸等,以此起家并渐有积蓄。他在1936年间开始研制了“灭痛星”,后改名为“解热止痛散”。

1937年中,多年在外打拼,已经28岁的何福庆在当时已经算是“超大龄青年”了。迫于双亲的压力回原籍广州与侯家小姐相亲并结婚。“七七事变”后日寇铁蹄南下西进,大举进犯中国。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陪都”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1937年12月13日,鉴于武汉军政重镇重要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拟定保卫武汉作战计划。1938年中,日寇由华东西进直逼武汉。婚后盘桓于广州的何福庆决定留在广州。而此时的广州已经成为抗战时“孤岛中国”唯一对外通商的大城市,大量物质经广州转口进入国内,广州的经济一度空前繁荣。何福庆感受到了战时国内药品非常紧缺,借助广州仍能对外通商渠道采购药品原料回国加工,尤其是“灭痛星”之类的解热镇痛类药品,可解国内药品紧缺燃眉之急。

1938年5月1日,在广州河南鹤洲直街积善里(现海珠区),开“何济公药行”开张了。开张后,何福庆为了经营好这间药行废寝忘食,起早贪黑。他在商业眼光上的独到之处最突出的方面就是重视医药广告。他曾说:“我卖祖田也要做广告”。不但重视医药广告方面的投入,也重视广告投入的技巧。于是何福庆给后人留下了“户外刷墙广告最好的广告位置就是正对厕所窗口的那堵墙”的故事。同时何福庆也非常注重营销实效和营销团队激励,比如,在产品主销区开设五大办事处,广招营销人员,依照入职人员个人能力及资历分为一、二、三级。“何济公药行”短时间就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但好景不长,1938年10月,日军为配合对华中武汉的攻势而发动广州闪电战。日军分三路在大亚湾由海上登陆,继而攻陷惠州、博罗、增城,直扑广州。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随后不到5天华中武汉已几面受敌也随后被弃守。

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对敌情判断失误,认为日军在短期内不会大举进攻华南,所以抽调了大批精锐北上参加武汉会战,共计有6个师和几个补充团,约占广东总兵力的一半,这严重削弱了华南地区的防御力量。日军进攻开始后,蒋介石又没有派出一架飞机支援华南战场,所以制空权完全操纵在日军手里。另外,战前广东军政当局麻痹大意,疏于防范,在日军“闪电战”突袭击下措手不及。广州在短短十天即告失守。当时的讽刺民谣“余汉无谋,吴铁失城,曾养冇甫”的不胫而走,说的是余汉谋身为国民党第12集团军总司令,却作战无谋,屡打败仗;吴铁城是当时广东省府主席,竞丢了省城;曾养甫是当时的广州市长,日军进攻广州,他弃城而逃,实在是行为无甫(谱)了。

广州被占领后,“何济公药行”被迫关门。何福庆也不得不带领家人四处躲避残暴的日军。广州沦陷期间,何福庆带着自己产品游走,曾在粤北、粤东一带旅行制售止痛散; 1942年局势稍稳定后,何福庆又在在广州龙津东路洞神坊66号2楼重新张罗开设药行,并同时在清远与人共同出资合办“维大药房”。抗战前进,何福庆通过驻上海办事处了解到当时上海相对环境较稳定,曾一度将药行迁往上海市康定路88弄11号,直至1945年抗战结束后才彻底搬迁回广州。抗战胜利后,因药行渐渐有发展,随产能扩大又将生产厂址迁往荔湾区洞神坊45号之一。1950年解放后,“何济公药行”改名为中国(广州)何济公药厂;1958年,企业整改合并数十家药行完成社会主义初级改造后,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创始人何福庆先生功成身退,移居并终老于香港。

关于中华老字号何济公广州、武汉双城故事,不能不提当年“广东飞来何济公”广告的创意。报纸广告采用先声夺人的悬念手法,今天都堪称是营销广告经典。故事说的是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的一天,汉口《新湖北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登出一幅“广东飞来何济公”的大幅版面留白广告。大家看了报纸莫名其妙;第二天又是同样版面登出“止痛唔使(不用)五分钟”的广告字样,使人更加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大家议论纷纷;直到第三天悬念才豁然开朗被解开。当天的报纸详细说明了是广东来的一家叫 “何济公”的制药企业生产“灭痛星”——一种解热止痛散剂,是经留学美国医药博士发明,由广东何济公药行生产,刚用飞机运到等等。此则悬念广告在抗战后信息传播不太发达的时代,着实轰动了武汉三镇。

中华老字号品牌创始人何福庆先生经营方面有着当时生意人可贵的实业救国情操和独到的商业眼光。在广州与武汉双城之间,何福庆即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又感悟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惆怅。他与他所创立的品牌一同“见证风的方向,见证悲欢离合,见证梦想的起源”。

何先生在创办企业之初, 就为自己开办的药业立下了“利已利人驰盛誉,半为慈善半营生”的经营宗旨。创立“何济公”品牌的初衷就是创始人何福庆先生有意效法“济公”普济众生,因而得名。众所周知,民间流传“济公”传奇,可谓家喻户晓,是一位扶弱救病、普济众生的僧人,“济公”形象寄托了百姓无限的善良、正义价值期待。作为制药业,它是一种带有慈善性的事业。生产和经营药品不能唯利是图,但又不能只讲慈善而不计成本和效益。作为药品,当然它首先要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即能治病,但同时它又要创造出经济价值,才能扩大再生产。“何济公”的止痛散之所以能生存且后来居上,一枝独秀,道理就在于此。由于“何济公”谐音为“活济公”,故在长江南北一带出现了广东有个“活济公”的传说,使“何济公”其名不胫而走。


半为慈善半营生利人利己驰盛誉——中华老字号名企广州白云山何济公的经营哲学
时间:2016-11-22 13:48:12 作者:陈扬雯 来源:何济公

提起中华老字号何济公,老一辈的广州人马上会联想到“头痛粉、柠檬精(均为何济公牌阿咖酚散不同时期的旧称)”,往往会脱口而出一段歌谣:“何济公,何济公,止痛唔使(不用)五分钟!”而走进这样一家创建于1938年,靠一个号称“化学合成药活化石”阿司匹林复方制剂成为中华老字号企业;这样一家靠在零售药店一角多一包很不起眼的“小品种”辉煌七十八年的传奇企业,这一切十分令人好奇,者是怎样的一家企业。

有人说是百年神药阿司匹林成就了这家老字号的传奇故事,阿司匹林不死,何济公就活着;也有人说是企业几十年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赢得市场;也有人说是企业所生产的物美价廉阿咖酚散数十年口碑好,品牌积淀效应使得企业发展顺风顺水。这些说法看待老字号的角度各不相同,但似乎仅站在企业发展的技术、市场等角度看问题,很难概括企业所历经的七十八年来的艰辛历程。有人说,是企业创始人何福庆先生“半为慈善半营生,利人利己驰盛誉”这一质朴的经营理念令老字号长盛不衰;看待一家中华老字号已经不能仅仅是站在技术、市场等外在的因素角度了,而应该向内找寻其内在根本,中华老字号何济公之所以沧桑风雨屹然挺立的根本在于企业文化,正是企业这一经营哲学,顺应了普罗大众的价值期待和真正需求,体现出企业社会价值从而使得其生命之树长青。新时代历史背景下,白云山何济公是如何传承老字号企业文化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的呢?

小品种大制作的市场观

白云山何济公拥有十几个GMP认证剂型,尤其以外用剂型门类齐全而著称。该企业除了为目前国内生产历史最悠久,技术设备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止痛散剂生产企业之外,同时也是目前国内最专业的外用药生产企业。白云山何济公的膏剂产品被各界誉为“膏剂大王”,红色正金油软膏的生产历史业已超过整整80年;膏剂诸多品种的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及生产规模等在国内均名列前茅。以“白云山“牌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曲咪新乳膏以及“何济公”牌红色正金油软膏等为代表的膏剂产品为国内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早在1965年,何济公就被确立为下乡药定点企业,药品优质低价是我们企业的传统,我们企业的许多药品利润都接近零,比如阿咖酚散如果不实行机械化自动包装并且年产量不过亿包,较难实现赢利”,白云山何济公的企业负责人讲到这些产品时介绍:“而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风油精等品种以目前的市场价格,如果在量上不超千万支也无钱可赚。我们是靠大规模生产来摊薄成本而实现赢利。”这位负责人不无幽默地说他们企业有近百个市场价格在一至二元左右的物美价廉的药品品种,完全可以开个“壹元药品店”了。

即便是这样一个在零售市场一角多一包的物美价廉、很不起眼的“小品种”,在白云山何济公,重视做好质量基础工作的程度令人折服。这家企业不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企业GMP管理,加强质量、标准和计量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和考核办法,强化质量监督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同时,企业在类似这样的“小品种”上的科研投入也非常巨大,不但依托企业自身实力推进技术改进,而且企业依托广药集团科技大平台更强有力后盾,进一步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引进。

合力发展的竞争观

竞争观念是企业处理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关系的经营思想。

继承老字号辉煌的历史,如何面对现代医药市场的竞争,如何对社会发挥更大的贡献?专业化是现今潮流,走尖端方能抢得市场先机,规模化是趋势,苦练内功、提升企业自身体量,造大船、造航母才能抗大风浪。以老字号何济公为主体的广药集团外用药、解热镇痛药资源重组近10年后,经过实施企业内部专业化、规模化改造,企业综合实力有了质的飞跃,体现在规模经营抵御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

近年来,国际医学工作者的一项医学研究数据表明,治疗偏头痛,对乙酰氨基酚与咖啡因的复方制剂疗效优于布洛芬(Headache2006,46:444),甚至美国、德国等医药专业协会将其定为一线治疗方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长期受偏头痛困扰的患者,选择使用阿咖酚散治疗和缓解症状,不但是最为经济有效的一种方法,也无疑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偏头痛的最佳选择。追溯历史,白云山何济公阿咖酚散复方在药品说明书上确认主治偏头痛,要比最近美国与德国偏头痛学会最近推荐一线方案作为轻中度偏头痛和紧张型偏头痛的一线治疗药物的时间要早了四十多年。

当今国内普药市场领域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老字号销售最大板块的解热镇痛散剂领域,有十余家中小企业共同切分这块10亿元的蛋糕。企业自2010年开始每年投入巨资、聘请明星代言为整个解热镇痛散剂宣传“散剂起效就是快”。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解热镇痛散剂这块蛋糕共同做大。只有带头努力将这种优势药品市场份额扩大,才能使得企业在这一领域赢得未来!

同时,步入高速发展轨道的白云山何济公所形成的强大合力已经从根本上带动了营销战略前所未有的全国范围内的推进,以打造中国最具实力的外用药、解热镇痛类药物专业化生产企业,动力源于厚实的市场基础。白云山何济公通过自身技术升级及加大研发投入等参与市场竞争,未来的白云山何济公将会不断推出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济世为公的社会观

现代企业越来越感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企业之所以能存在,就在于能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有学者认为社会观的本质,就是谋求企业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社会的发展又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而广之,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早在78年前,白云山何济公创始人为企业定立的“半为慈善半营生,利人利己驰盛誉”质朴经营理念,就已经高度归纳这一精神实质,并在几十年的企业生产实践处处体现了这一观念。

“济公活佛”这一民间喜闻乐见的慈善形象,寄托人们“乐善好施,济世扶危”的理想期待。1938年,因创始人何福庆立意效仿济公乐善好施、济世救人,而将企业命名为“何济公”,顾名思义,其中也传达了这位企业创始人质朴的价值取向和判断。基于这种价值取向和判断,企业创始人何福庆先生更提出“半为慈善半营生,利人利己驰盛誉”的悬壶济世经营宗旨。这是企业社会责任观的集中体现。

企业创立之初,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内物价飞涨,抗战军民急需的解热止痛药成为紧俏物资,何福庆则坚持将药品平价大批送往前线。也许正是因为这济世为公的理念,从而使这家老字号企业在数十年的风雨沧桑中,虽经历5次重大合并,6次更名,10次搬迁,仍得以生存发展。时至今日,承载着中华老字号传统的产品“简便廉验”之特点,阿咖酚散、“701”跌打镇痛膏等老牌子产品,仍坚持平价销售,在顺境中也坚持微利多销,价廉物美,积淀了一大批忠实的消费群体,广东百姓有口皆碑,所以广东有民谣称:“何济公,止痛唔使(不用)五分钟”;“发烧发热唔使怕,何济公止痛顶呱呱”,企业被盛赞为“活济公”,为广大百姓所认同,其所依托的无外乎是顺应普罗大众的价值期待和真正需求的企业社会价值观。

与时俱进的营销创新观

老字号何济公有着悠久的营销创新光荣传统。多少年了,人们还记得老字号何济公的营销经典,许多足可成为市场营销的经典案例。

老字号何济公创于1938年,创始人何福庆是个非常具有营销创意的生意人。单就企业取名“何济公”而言,就充分表达了创始人的创业动机,充满了智慧。何福庆深知广告对企业的重要,何福庆将祖田卖了用于广告投入。何福庆做广告的方式很多,有报纸宣传、贴街招、写墙壁、放电影、“邮办”广告推销、挂广告布幕、请学生仔沿街叫唱、穿“济公”戏服敲锣打鼓扛彩旗游行等,其中1946年何济公在武汉《新湖北日报》刊登“广东飞来何济公”的案例以及“墟镇墙灰水广告的最佳位置在正对厕所窗口”的“论断”足以作为经典载入今天的营销学教科书。

当然,白云山何济公发展到今天,成为令人引以为傲的中华老字号,其营销成功的因素还很多,注重推广宣传只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白云山何济公发扬传统,与时俱进,在品牌建设,营销创新方面的力度非常大,企业名牌战略系统工程正紧锣密鼓全面实施。具体到商标管理上,截至目前,白云山何济公除了冠名使用“白云山”及“何济公”均为“中国驰名商标”之外“何济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认定批准的首批“中华老字号”,另外企业共拥有13个注册商标,其中广东省著名商标有2个,广州市著名商标3个。

企业在品牌策划、营销推广方面,一连串的运作非常成功。以品牌宣传为核心,企业充分借力白云山大品牌的同时,突出何济公在白云山大家庭中的差异化。对现有产品进行筛选,进行产品升级换代,统一白云山何济公VI设计,统一品牌形象。

企业在广药集团带领下,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十二年坚持不懈积极参加广药集团组织的“313”、“813”家庭过期药品更换活动;共同参与“王老吉1.828亿爱心基金”,向全国1828个因病致贫家庭提供资助;在重大灾难发生时,如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云南景谷地震、海南风灾等等,总是灾害发生第一时间,积极捐款、赠药,火速驰援灾区;每年向粤北等贫困地区捐资助学,向西藏贫困地区捐赠药品。企业每年积极组织数场对不同需关爱社会群体大型公益活动,如2014年5月在全国开展的公益捐赠环卫工人活动,2014年10月广州登革热爆发期间的预防疫情公益广告、公益捐赠药品活动;2015年3月在云南展开“关爱留守儿童”大型社会公益活动等等。企业针对品种主要消费群为基层市场的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营销策划宣传,开启白云山何济公中国解热镇痛类和外用药驰名品牌新篇章。

“营销创新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点”白云山何济公的营销负责人强调道,我们在“十三五”开启了新的营销创新计划。今年开始启动“白云山何济公走进社区计划”,向不同特殊社会群体,如向广大贫困山区、农村地区无偿捐献我企业的名优产品。今年2月白云山何济公组织大型公益活动“白云山何济公走进南沙巡防区”活动,向南沙驻岛官兵赠送药品。白云山何济公就是这样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用给老百姓真正的带来实惠的方式,推广企业“济世为公”的理念。一系列的活动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全面展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的出发点就是“半为慈善半营生”,也“利人利己”,慈善和利人在先,营生和利己在后。

白云山何济公正以最丰富的实践来继承“半为慈善半营生,利人利己驰盛誉”的企业经营理念,并将“合力发展、济世为公”精神实质传承创新!


“何济公”,老字号的文化意义何在?
时间:2016-11-23 0:33:51 作者:李慧 来源:广州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济公”传奇,可谓家喻户晓。小的时候深受电视剧《活佛济公》的影响,特别崇拜济公,因为他总是乐善好施、打抱不平、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瘅恶等种种美德,在我心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回忆。“济公”给我的印象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身破烂行天下,除恶惩奸辨是非”。广州何济公之所以取名“何济公”,是因为其创始人何福庆有意效仿“济公”普济众生而名之。

说起老字号,不禁让我想起了“何济公”从无到有,历经艰苦奋斗的发展历史。1983年何福庆创立何济公制药厂,何福庆在创办企业之初, 就为自己开办的药业立下了“利已利人驰盛誉,半为慈善半营生”的经营宗旨。何福庆经营有方,善于运用广告宣传医药品。何福庆曾说过“卖田卖地也要卖广告”,在此举例三个经典小故事。1.1946年的一天,汉口《新湖北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登出一幅“广东飞来何济公”的广告,搅得达官贵人神色慌张,平民百姓则莫名其妙;第二天又登出“止疼唔使五分钟”的广告字样,使人更加摸不着头脑;第三天才解释悬念,详细说明灭痛星——止疼散是经留学美国医药博士发明,在国内外行销,由广东何济公制药厂制造,刚用飞机运到等等。为此,轰动了武汉三镇。2.何福庆对于普通的墙壁灰水广告究竟应写在哪里也大加斟酌,何福庆提出在圩镇最好的地方是写在对正厕所窗口,使如厕者都能看见。3.利用学生来做广告。一次,有个中学生因无钱读书,停学来厂求职,何福庆知道原由后,问那个学生是否还想读书?那位学生讲很想。何福庆就叫他白天上学,夜晚为药行做3小时的马路广告。于是乎街头巷尾马路闹市就晚晚听到了“何济公,何济公,止痛唔使五分钟”、“发烧发热唔使怕,何济公止痛散顶呱呱”的清脆儿歌,宣传效果甚佳。

“何济公”之所以文明于世,讲究的就是品质的信用和时间的洗礼。老一辈的人都常吃止痛退热散,都吃了十几年,所以有时候人们最相信的东西就是时间,时间能证明一切。何济公制药厂原来隶属广药集团,现在通过资产置换的形式归属了另外一家广州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白云山。同时,何济公是一个商标,而这个商标是有价值的,它同样有可能被置换、被转让,甚至是被拍卖,老字号有它的经济意义,这是它存在的最主要的原因。老字号的文化意义又在哪里呢?

白云山何济公六大产品历史沿革故事——整合之前市场状况
时间:2016-11-22 12:58:21 作者:陈扬雯 来源:何济公

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是由何济公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卫生材料厂以及白云山和黄中药厂的外用药部分(后二者于2005年3月先行整合成立了白云山外用药厂),于2007年1月整合成立的新厂。企业目前销售的六大产品:“何济公”牌阿咖酚散以及“白云山”牌701跌打镇痛膏、消炎镇痛膏(弹力)、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曲咪新乳膏、风油精,在企业整合之前均有不同的销售规模及市场分布,从而对今天的企业销售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何济公”牌阿咖酚散主要分布华南、西南市场;701跌打镇痛膏、消炎镇痛膏主要集中在华南、北京及出口港澳;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曲咪新乳膏、风油精主要集中于华北市场。

表1:2004-2006年度白云山何济公6大主要产品市场销售情况(万元)

品名
2006年度
2005年度
2004年度
“何济公”阿咖酚散
18600
16770
14610
“广州”701跌打镇痛膏
1220
1610
1177
“白云山”风油精
5458
4005
4400
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
84962185
15872256
26762087
曲咪新乳膏
1045818
737844
1162782
“广州”消炎镇痛膏
599
444
411

○1“何济公”牌阿咖酚散在全国解热镇痛类药物中所占份额为1.4%

○2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曲咪新乳膏数据为白云山外用药厂、何济公产品销售数据

一、“何济公”牌阿咖酚散

2004年3月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在全国零售终端开展阿咖酚散单一品种的市场调查,获得其市场数据显示:2003年获得国家药监局国药准字批文的阿咖酚散生产企业114家;2000年至2003年全国解热镇痛类零售增长平均约为13%左右;阿咖酚散占全国解热镇痛类药品零售市场的总比重10%左右。

白云山何济公阿咖酚散产品在全国拥有一个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作为企业传统主打产品,建国以来,其阿咖酚散的生产规模、产品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全国首位,下列为1999年至2003年白云山何济公阿咖酚散在全国药品零售市场占有率情况(单位亿元):

表2:何济公牌阿咖酚散销售增长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全国零售总量
25
226
261
306
353
何济公零售总量
136
115
139
172
213
何济公增长
15.4%
155
172
154
何济公市场占有率
544
509%
533
562
603
注:SFDA数据为市场零售价格
“何济公”牌阿咖酚散的传统市场为广东、云南、贵州、广西、海南。在这些区域市场,“何济公”品牌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尤其是广东省,2005前后2亿多的阿咖酚散销售总额超过一半来自广东;其次是云南省4000万余,贵州省1000万余。

二、“广州”701跌打镇痛膏“广州”消炎镇痛膏

“广州”701跌打镇痛膏及“广州”消炎镇痛膏均为原广州卫生材料厂主要产品,先后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销售辉煌,后皆因为多重原因市场销售顿挫、徘徊。这两大产品的国内主要市场为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北京地区(灌装701跌打镇痛膏);701跌打镇痛膏(出口装)主要为港澳地区销售。(销售数据见表1)

“广州”消炎镇痛膏于1958年开始生产,是国内最早上市的含药橡胶膏剂之一,计划经济时代行销全国十几个省市,销售规模非常大,后渐为全国上马的区域卫生材料厂产品挤占。“广州”701跌打镇痛膏诞生于1970年1月,也因此而得名。《广州市志》记载如“1990年,‘701’产量为1547.80万包(折合4×6cm10片装),出口92万包,出口值64.40万元;‘713’产量为179.70万包,全部出口,出口值为113.80万元。(《广州市志》(卷五·工业·上)《医药志》(第四节,卫生材料,第二小节膏布)。“广州”701跌打镇痛膏在广州卫生材料厂史记载的最高产量近2000万包。这样的销售量,假如折算成今天的销售价格,销售额可超2亿元。

造成消炎镇痛膏、701跌打镇痛膏销售顿挫的原因为多方面的。首先,市场环境因素。因橡胶膏剂生产技术门槛较低,计划经济时代全国诸多中小企业上马,区域市场条块分割。医药商品经济时代之初,传统华南地区市场受到崛起的桂林天和药业、江门恒健等企业冲击;外来品牌如河南羚锐、奇正藏药等渗透、蚕食。橡胶膏剂本身属于夕阳剂型,市场容量扩增有限。其次,企业自身营销策略问题。价格问题上,因计划经济时代,产品定价较低,消费群体多为农村低消费人群,企业数次提价未能有效跟进宣传,严重损害了产品市场份额;另外就是转入医药商品经济时代未能积极拓展更广泛市场,实施产品经销商总包制度,错过了最佳市场开拓历史机遇;初次整合后渠道挤占的营销策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终端销售的难题。

三、“白云山”牌风油精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曲咪新乳膏

2005年“白云山”牌风油精以及“白云山”牌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曲咪新乳膏,源自2005年白云山中药厂与和黄合资分离出来的外用药部分,市场销售主要市场为河南、河北、山东等白云山品牌较为成熟的华北地区;“何济公”牌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及曲咪新乳膏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等何济公品牌成熟的华南市场。(销售数据见表1)

2005年白云山牌主要市场为河南、河北、山东等华北地区;何济公牌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等华南市场。(销售数据见表1)

广药白云山故事集
时间:2016-11-22 17:43:57 作者:陈惠妍 来源:星群

“何济公”创始人何福庆是在武汉淘得自己的一桶金。何福庆生于1909年,祖居广东南海恩洲王圣堂村(今广州市白云区广源路王圣堂)。20年代末何福庆到汉口华安公司当后生。后与人合股在汉口民生路开办广东药行,以此起家并渐有积蓄。

何福庆约在1936年间研制了“灭痛星”,后改名为“解热止痛散”,1946年的何济公药行在汉口《新湖北日报》广告,称止痛散是留学美国医学博士发明,止痛散其实就是由阿斯匹林,非那西汀,咖啡因3种成份的复方散。几十年以来,处方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在一度有2000多年历史的广州城,每个角落,每条街道,每块砖都隐藏着故事。“何济公,何济公,止痛唔使五分钟”,“发烧发热唔使怕,何济公止痛散顶呱呱”,凝结在老广州市人的记忆里。七十年代我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发烧时妈妈会打开一包止痛退热散,用温水服下,“很苦”但容易入口容易吸收,所以止痛退热散的价格真的是亲民价,非常符合精打细算的老百姓,几十年一直如此,处方上没有什么的变化,事实上,没有别的理由,有时候老广州人最相信的东西就是好的东西并不一定需要经常变化。

从河南的鹤州直街到广州龙津东路,从上下九路到十八甫,宝华路,一德路,太平南路,历经四次重大合并,多次改名换姓,十次厂址搬迁,由解放前创立的三十几家药厂合并而成的何济公,都无法找到些许的何济公老字号的痕迹。只能通过历史资料中了解,何济公创始人何福庆,连墙壁灰水广告究竟应写在哪里都大有斟酌,许多茶亭的墙壁都被商家占领,刷上商品广告,诸如“何济公退热散”,“小儿疳积散”,“小儿惊风散”等简洁的广告语。

荔湾区下九路24~32号曾是老字号何济公厂址,英雄向秀丽救火牺牲处,这座建筑前身正是天喜堂。天喜堂是香港妇科成药老字号,1958年向秀丽在这栋楼四楼英勇救火,1982年被命名为“秀丽楼”。失火后代工车间搬到工业大道,4楼改设展览室,2楼曾是托儿所。1980~1990年代,一楼出租变为服装商场,1980年代,何济公在骑楼南面天喜堂大花园建立起8层宿舍楼。秀丽楼这座建筑乘载何济公历史发展的轨迹。

现在的何济公是广药集团属下的中国老字号制药企业,它保持一贯的严谨实效作风,始终如一,质优价实为民造福的企业宗旨。融入了白云山品牌大家庭后,何济公对原有产品进行筛选和升级换代,正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附加值。

衷心希望凝结着老广州记忆时的老字号不仅仅是一个个的商标,它们有可能置换,被转让,甚至被拍卖,老字号有它的经济意义,最重要的原因是老字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让“济世为公”的精神薪火相传。

企业文化建设是大事,作为广药集团员工,我深感有责任“讲好广东老字号故事,传播好广药好声音”,让大众因我们的产品更健康,让社会因我们的存在更美好。


木棉花开香犹远(向秀丽)
时间:2016-11-22 16:01:06 作者:庞凤华 来源:何济公

木棉花开香犹远(向秀丽)

广州银河烈士陵园里,长眠着一位感动中国五十多年的救火英雄。她的墓碑前,一年四季都摆满了傲然开放的鲜花,似乎从未凋谢过,一如她灿烂的生命和火红的青春。墓碑上的半身塑像,她目光坚毅,似乎深情地凝望着这片为之洒下青春热血和献出宝贵生命的土地。漫漫岁月并不能磨灭人民对英雄的崇敬,每年来这里拜祭与缅怀她的人们络绎不绝。

这位救火英雄叫做向秀丽,是一个普通制药厂青年女工,但她却用25岁的花样年华,生动地诠释了“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价值选择。向秀丽的名字和壮举成为了新中国永恒的骄傲。

1933年,向秀丽出生于广东清远的一个贫苦家庭,良好淳朴的家训家风始终把“忠信”“仁厚”作为教育的核心,“认认真真做人、做事”的家庭教育,让她以后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是广大贫苦人民的真正救星,坚定了她加入共产党和献身新中国的决心。

解放初期,向秀丽进入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当一名工人,她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制药工业建设中。向秀丽的文化底子薄,工作上遇到很多困难。但她从不气馁,除了积极向老师傅请教外,还深夜下班回家后坚持看书、学习、思考、做笔记,不久她就熟练地掌握了各种制药操作技能。她有旺盛饱满的工作热情,关心集体,热爱企业,争当先进;她踏实肯干,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同事提升操作技能,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她的表现得到工友们和领导一致好评,并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

向秀丽不但工作优秀,而且追求思想进步,独具奋发上进的精神气质。上夜校,学文化,从一名普通的止痛散包装工起步,当上工会委员,成为技术骨干。1958年,向秀丽加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向秀丽25岁的人生插上了激情与梦想的双翼!她坚持认真阅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等书籍,学习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的光辉事迹。英烈们为党和人民献出一切的光辉形象和英雄壮举在她的心里生根开花,长成参天大树。也是这一年的12月13曰,她用宝贵的生命践行了年初入党的铮铮誓言和解读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1958年12月13日星期六晚上。广州繁华的下九路何济公药厂化工车间,灯火通明。向秀丽作为领班,正在与两位工友忙碌地投料。意外的情况发生了,满装20公斤酒精的大瓶瓶底突然断裂,酒精“哗啦”一下倾泻满地,火苗“腾”地窜了起来,危及不远处存放着的易燃易爆金属钠。如果发生爆炸,将足以毁掉整座工厂,并殃及周边商业区及民居,后果不堪设想。

千钧一发之时,向秀丽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地扑上了正在肆虐的大火,用自己的整个身躯紧紧捂住了蔓延的火焰。工友见状,赶快冲上来,想为她扑灭身上的火。向秀丽高声大叫:“不要管我,赶紧叫人来灭火!”

火焰仍在蹿动,向秀丽拼尽全身力气扑倒在地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来势汹汹的大火,为工友们及时赶来灭火赢得了非常宝贵的时间,避免了一场眼看就要发生的大爆炸!而向秀丽被大火烧成了重伤,她身上的二、三度烧伤面积达60%以上!抢救期间,昏迷了三天三夜的向秀丽,醒来便追问:“金属钠有没有爆炸?工厂安全吗?罗秀明有没有受伤?”眼里、心中,装着的竟都是姐妹、厂房和国家财产,对钻心蚀骨的疼痛只字不提。

1959年1月15日,经过33天的抢救,向秀丽终因伤势过重,献出了年仅25岁的生命。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6岁,她留给人们的照片依旧是那张洋溢着青春和刚毅的笑脸。

向秀丽牺牲后,广州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媒体第一时间作了报道;前苏联、波兰、匈牙利等国家青年纷纷赞誉向秀丽。党和国家领导人林伯渠、董必武、陈毅、郭沫若等分别题词、作诗给予高度评价。其中,林伯渠所写的诗句“光明磊落向秀丽,扶危定倾争毫厘;一身正比泰山重,风格如斯世所师”正是她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同是“平凡英雄”的雷锋,在1962年2月8日的日记中,以饱蘸深情的笔触颂扬了向秀丽的集体意识和敢于担当精神,讴歌了向秀丽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忠诚忘我与果敢勇毅,并表示“决心永远学习向秀丽同志坚定的阶级立场,敢于斗争的精神;学习她耐心帮助同志、处处为集体谋利益的精神;学习她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学习她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学习她爱护国家财产胜过爱护自己生命的精神;学习她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英勇牺牲的精神……”。

春去秋来,寒暑交替,羊城的木棉又开得一片通红。但英雄向秀丽从未远去,她的事迹仍旧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好儿女为党和人民奉献青春,深深影响着她生前工作过的广药集团的成长,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向秀丽精神”。2009年新中国建国60周年,国家授予向秀丽新中国“双百”英雄人物称号,2014年《向秀丽小传》入选中宣部“百位共产党人百篇小传”。国家博物馆亦珍藏了英雄向秀丽的事迹报导与图片资料。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弘扬与传承“爱岗敬业、担当奉献”的向秀丽精神,“向秀丽班”、“新时期向秀丽志愿服务队”正以崭新的姿态与风尚,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以实际行动秉承向秀丽精神,激励着新时期的广药人在社会经济浪潮中努力奋斗。

看!在每一个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处处活跃着广药人拼搏、奉献的身影。在繁忙的生产一线岗位上,广药人身体力行,严格按照sop进行生产,那股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干劲让人动容;严格遵照药典检验标准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当”的气概严把药品质量关;在药品销售前线,广药人以满腔的诚挚与客户沟通,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之气势,敢闯敢拼,不怕艰难的奋斗精神深深打动着广大客户的心。向秀丽的生命与青春在他们的身上得到延续!

在向秀丽精神的鼓舞下,广药人通过不懈努力与奋斗,取得累累硕果。如今,广药集团拥有骄人的十个“中国驰名商标”;广药集团首创“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免费)机制;广药集团连续多年荣登国家工信部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榜首等等,说明了广药集团不管在发展的哪个阶段,向秀丽精神都是企业大步前进的巨大动力和致胜法宝。

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广药集团不忘回馈社会、回馈民众的初心。如广药集团投资三亿元在雅安市建立了王老吉生产基地,进行“造血式”援助,开创中国公益新模式;广药集团制定援藏方针,发动党员援藏,在西藏建立了150亩灵芝和丹参种植基地等。除此之外,广药集团也培养出无数助人为乐的员工,如跳江救人的胡跃东,为职工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向秀丽.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等,人民群众欣慰地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向秀丽的身影。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广药人不愿固步自封,进一步地推出了令人奋进的“十三五”规划。展望“十三五”,广药集团将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人才升级、资产升级“三大升级”,打造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大医疗“四大板块”,培育电子商务、资本财务、医疗器械“三大新业态”,力争到2017年将广药集团打造成“千亿销售、千亿市值、百亿利税”的医药企业,再到2020年实现销售额1500亿元以上,冲刺“世界五百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向秀丽精神将再度引领照亮广药征途,广药人踌躇满志、奋发进取,迈上“十三五”新征程!


广州市志里的消炎镇痛膏故事
时间:2016-11-22 15:46:40 作者:陈扬雯 来源:何济公

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的消炎镇痛膏是中国第一个含药橡胶贴膏。《广州市志》有记载:“1958新华敷料厂(注:广州卫生材料厂、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前身)首创消炎镇痛膏,填补了(橡胶膏含药)这一空白”。

《广州市志》另载1977努力克亲王到广州访问,尽管活动日程安排得很紧,但仍派随从人员指名要购买消炎镇痛膏。半个世纪以来,消炎镇痛膏一直是人们常用最简便廉验的一种外用药,民间称之为“脱苦海”,对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等有极好的效果。作为堪称中国含药橡胶膏鼻祖的白云山牌消炎镇痛膏,七十年代销售曾遍及全国,盛极一时。

今天,白云山牌消炎镇痛历经质量工艺改进,产品品质及疗效进一步提高,是大家公认的放心药,全新的白云山牌弹力消炎镇痛膏在市场又从新再现往日的辉煌。

“鹿头牌”红色正金油所历经的一场八十四年前的商战
时间:2016-11-22 15:26:38 作者:陈扬雯 来源:何济公

“膏剂大王”何济公“鹿头牌”红色正金油故事

中华老字号白云山何济公的药以物美价廉而著称,其中何济公的“鹿头牌”红色正金油因为牌子老、功效好而远近闻名。“鹿头牌”正金油是老百姓居家、旅游必备之品。今天,“鹿头牌”红色正金油的销量在同类外用油膏名列前十位。

关于清凉油类药品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广州商战,以“虎标”万金油进入广州市场为序幕,以“鹿头”、“虎标”两大品牌割据市场而结束。在广州过去有一个笑话,讲述30年代出产了一种叫“万金油”的产品非常畅销。有人就马上跟风山寨了,并且仿冒托名叫“万全油”。再后来,有人也发明了一种药油,不叫“万全油”了,费尽心思改名叫“正金油”。这似乎在影射何济公正金油。这一笑话或源于1932年那场商战,竞争对手互掐的说辞。

关于那段谁正宗的商战历史,广州地方史志记载:“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广州何济公的前身徐宁远堂就已经开始生产清凉油”(《广州市志》卷五(上)医药志之三软膏剂),其年头则远远早于大名鼎鼎的“虎标”万金油了。而南洋华侨胡文虎则是于1910年将中成药“玉树神散”改良成为万金油。1932年,胡文虎的永安堂在广州建立制药厂,“虎标”万金油正式抢滩广州市场,逐渐确立其市场地位。在此期间,广州何济公的另一前身成万灵药厂生产的“正金油”也成为老百姓常备药了。

八十多年前的一场“清凉油”商战,孰是孰非,恩怨难断。不过七十载渡尽劫波,能延续续下来传承至今的品牌也只有赫赫有名的“虎标”万金油和何济公的“鹿头”正金油了。

从荔湾老城区迁居天河的许先生说:“也许在外地,‘万金油’成为一种词汇,形容一个人样样会一点,但又水平一般般,不能精通;或形容一件物品,哪里都用得上,但作用程度有限。但一遇到类似情形,老广们将其说成“正金油”的概率也不低,远大于外地。其实在老广州人心目中两种清凉油各有各的好,区别还是有的。

《广州市志》记载:“50年代以后,何济公制药厂生产的正金油和清凉油,对蚊叮虫咬有止痒止痛作用,在非洲和欧美地区成为受欢迎的小礼品。何济公制药厂于1965年被定为以下乡成药为重点的综合性制药厂。”据厂里的老工人回忆,当年广州有亲戚外派到非洲搞支援,在遥远非洲的穷乡僻壤见到这个红色标着鹿头的小东西,回广州后描述当时的惊讶令他至今时隔半个世纪仍印象深刻。

今天广州的老人们回忆起何济公,印象深刻的就是,一包退热散的价格是两分钱,两包三分,正金油一角一盒,而今天老字号的这两种药品在药店依然算便宜,有时候人们最相信的东西就是时间。

关于八十多年前那场商战的时代背景,有学者曾这样评价:上个世纪30年代是广州财富传奇时代,从1929年到抗战爆发前,广州城市经历了一个重要经济活跃时期的“黄金十年”,民族经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在此期间,国内“五四”运动民族解放意识觉醒引领经济发展,广州商号如雨后春笋树立,广州的商人也从西方的倾销竞争中用低廉价格获得先进设备。在《三联生活周刊》眼里广州那个时代是一个“潮湿的商埠”,在当时的广州,徐宁远堂的薄荷油、普济药行的柠檬精、成万灵药厂的正金油都与何济公药行的灭痛星(也就是后来的止痛退热散、阿咖酚散)齐名的产品。解放后,这些药厂都在公私合营改造中与何济公进行了合并。

有人曾感叹作为商业部公布的全国首批100家“中华老字号”企业的何济公,在荏苒岁月中一路艰辛,筚路蓝缕。从海珠的鹤州直街到荔湾的龙津东路,从上下九路到十八甫,甚至是宝华路、一德路、太平南路,历经五次重大合并,六次改名换姓、十多次厂址搬迁,由解放前创立的三十几家药厂合并而成的何济公。关于老字号何济公膏剂生产技术改造,1967年进厂现已退休老的机修工人邓师傅曾亲身经历当时颇为轰动的膏剂生产几次重大改革。邓师傅仍记得以蔡伟为主力的技术攻关小组自行设计膏剂自动灌封机,取得重大成功,短时间内制造4台,其中一台为双头,使厂里膏剂灌装工序难题迎刃而解;1973年,师兄弟林少山,改进并研制成功膏剂入盒机,形成灌封入盒联动线,这在当时也是十分轰动的事。邓师傅还记得,当年软膏生产工艺由冷配改为热配,塑料管代替铅锡管包装,都是何济公率先在国内改进的;即使是文革动乱期间,当时全厂年膏剂生产数量也过亿支。

邓师傅讲起膏剂生产设备和工艺如数家珍,他说每次机器的改造,都带来产量的增长,这是职工们最开心的事;后来经过20多年的改造,尤其是近十年,引进德国、瑞典等先进国家的膏剂生产设备,何济公膏剂生产完全走上机械化和自动化。邓师傅说:何济公九十年代被业界公认为“膏剂大王”,应该说从六、七十年代开始,何济公的膏剂,无论是品种、产量,还是质量在国内都是当之无愧的“膏剂大王”。

广州医药界的专业人士认为,何济公的产品,如正金油、阿咖酚散等产品之所以得以生存,而同期成名的产品却几乎全部淡出市场,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一是这几个产品虽然牌子老,但不“倚老卖老”,能不断改进质量,使疗效确切,安全快速;二是坚持平价,价廉物美,积淀了一大批、几代人忠实的消费群体;三是这些利润微薄而量大的产品生产摆脱了手工劳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的营销负责人认为“鹿头牌”红色正金油这个品种是何济公厂的老名牌,半个世纪前就获得广州优质产品荣誉,目前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市场,品牌的区域性太强,这非常高兴但又令人惋惜。另外,何济公是一家近80年历史的老字号,产品几十年定位都是低端价位,产品利润极其菲薄,过去在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后续研发方面投入不够。企业当务之急就是将白云山何济公品牌推向全国市场。要在何济公这样的中华老字号企业真正实现技术改进、营销创新等全面结合的系统改造,从而将给如“鹿头牌”红色正金油这样的产品带来一个从区域品牌到全国乃至国际品牌的重大跨越。目前,“鹿头牌”红色正金油的全国市场的营销拓展和海外营销工作也取得巨大进展。

“鹿头牌”红色正金油荣誉:

1959年,“鹿头牌”正金油获得广州市一等产品奖;

1982年,1986年,1991年,“鹿头牌”正金油获得广东省优质产品奖。


广州怀旧故事:消炎镇痛膏——“脱苦海”的N种用法
时间:2016-11-22 15:13:40 作者:陈扬雯 来源:何济公

消炎镇痛膏在《广州市志》有记载:“1958年,广州新华敷料厂(注:广州卫生材料厂、白云山外用药厂前身)首创消炎镇痛膏,填补了(橡胶膏含药)这一空白。消炎镇痛膏是以非溶剂型的热刮法制成的新型产品,对风湿骨痛有疗效,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1977年,西哈努力克亲王到广州访问,尽管活动日程安排得很紧,但仍派随从人员到广州卫生材料厂购买“羊城”牌消炎镇痛膏。该产品1958年产量76.08万包,1969年提高到849.17万包。”(《广州市志》之卷五《医药志》)

消炎镇痛膏这个中国第一个含药橡胶贴膏,堪称中国含药橡胶膏的鼻祖,从诞生至今近半个世纪即将过去,曾经经历那“火热年代”辉煌。消炎镇痛膏就是这样一种简单、有效的药膏,曾经流行;曾经慰藉人们的伤痛,故而人们约定俗成,更愿意称之为“脱苦海”。岁月流转,也许注定会有一些物事永远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成为永恒的记忆。许多版本的“广州三宝”,相信是不同时代广州平民生活的写照,也许只有“司机、医生、猪肉佬”更令经历那个物质匮乏时代的过来人的有同感。上个世纪后半叶背景下的“广州三宝”均与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密切相关,反映衣食住行的最基本需要,其它版本的“陈皮、老姜、禾杆草”抑或“荔枝、烧鹅、凉茶铺”之类,其贴切程度远远不及。而消炎镇痛膏几乎成为那个年代最稀缺资源“医生”的替代品。

几十年来,消炎镇痛膏一直是人们常用最简便廉验的一种外用药,对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等有较好的效果,这在当时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然而有经验的那个时代的过来人知道:如果运用得当,也可治疗其他疾病,下面引述几种巧用消炎镇痛膏的方法:

1.止头痛:贴于两侧太阳穴上可以镇头痛;2、治牙痛:贴腮邦;3治咽喉肿痛:贴喉脖;4、治咳嗽、气喘:贴于颈背部,脊柱两侧的“肺俞”穴位上,可治气喘。5、治皮炎:把强的松片、维生素B片、维生素C片研末撒在膏上,贴于患处。6、治消化不良、腹泻、腹胀、腹痛,贴腹部,两侧小腿“足三里”穴。7、治胃痛:贴于剑突下方上腹部偏左处;8、治乳痈、无名肿毒、赘疣、鸡眼:鸦胆子等研末撒膏贴面,贴患处;9、治蛲虫:剪成小方块,睡前贴于肛门四周。10、治痛经:贴肚脐;10、防治晕车、晕船:贴肚脐;11、防蚊虫,贴皮肤暴露部位;12、考试提神:贴双侧太阳穴;13、治近视:剪成小块,纳王不留行子按压耳穴;14、快速补丁:光棍用于补裤、补蚊帐等。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简便、有效的药品注定“能者多劳”。这绝非“茴香豆的茴字六种写法”,即使今天看来也意义非凡。能将一种简单的膏药用到如此空前绝后,这与同个年代上海人“螺蛳壳里做道场”——巧夺天工地将数平米住房改造成一家三代的安乐窝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绝非是浅尝辄止的经验累积,更是那个时代集体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消炎镇痛膏及其后晚十二年诞生的“701”跌打镇痛膏经常被混淆统称为“脱苦海”。而消炎镇痛膏经历过建国初期的困难及紧随其后的动乱,较“701”跌打镇痛膏历史久远。使用“脱苦海”,在那个年代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纾缓苦痛的一种仪式:黄昏入夜,城乡昏黄的灯光下,辛勤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早早洗涮之后,倘若有个腰酸背痛、跌挫扭伤,都毫不犹豫“啪、啪”贴上,舒展一切后安然入睡。

火红(旗帜、语录)、黑白(大字报、牛鬼蛇神)、票证(粮票、布票、肉票)。今天,妄图凭借片言支语很真实细腻地写出那个年代的经历、感慨与悲哀是徒劳的。为了印证更多记忆中的东西,一切可以凭藉的或许惟有残旧的发黄的黑白照片所记载的情节片段。

中国在二十世纪的一百年里似乎始终改变不了十年一个周期性动荡。这使得群体思维及价值判断产生极大的断裂,尽管我们并不喜欢人为地将群体以时段命名,但不可否认“时代性”就像我们的其它特征一样,时光在我们的父辈、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下一代身上都深深打下不同的烙印。今天,我们许多人拥有更多却更困惑,我们也许更需要更多时间来认真阅读和思考。什么是标准?——我们也许永远不能据此判定谁比谁痛苦、谁比谁幸福。惟一不可否认的是,经历过那个艰难岁月的人们,越可能有一些共性———不以物喜,那样的时代留给个人许多集体性的记忆。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当今的我们处在一个新的世纪,一个全新规则的世界里。不论情不情愿,我们在跟着一个世界奔跑不休。我们有人哀叹生在一个善变的年代,一切都变的太快,快的我们用不知所措也无法形容;有人抱怨今天物欲横流、人心不古。我们今天的许多人陷入内心不安的苦海,无法自脱。

有位哲人说,苦难是一所学校。那个年代的苦难经历磨炼和造就了我们中的不少人。一代人对一代人,就“脱苦海”——消炎镇痛膏而言,其内涵已经远非简单的膏药,其中蕴涵了孔子称赞颜回的安乐;金圣叹豆干夹花生米里的诙谐;杨白劳红头绳里的深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