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onette Theater 泉州提線木偶戲


Quanzhou Marionette Theater 泉州提線木偶戲《閙新春》

Please Subscribe!   Best to view on Full Screen.

清代乾隆年間,提線木偶、布袋木偶、杖頭木偶均曾盛行於揚州。當時來到陝西、安徽等省木偶系班社,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時間集中於揚州城內作表演活動。元宵節後,便出城到北郊「聲技飲食」彙集之所虹橋一側的長堤上獻藝。鄭板橋在《詠傀儡》一詩中寫道:「笑爾胸中無一物,本來朽木製為身。衣冠也學詩文輩,面貌能驚市井人。得意那知當局丑,旁觀莫認戲場真。縱教四肢能靈活,不提撕不屈伸。」這首詩除了諷喻時俗外,也對堤線木偶藝術作了惟妙惟肖的描繪。

木偶戲,由木偶、操縱演員、配音演員和樂隊四部分組成,多用戲曲曲調演員,有的用對話或歌舞表演。從前木偶造型比較機械,表演古裝戲的木偶僅由三根棒構成,身軀幹癟,目瞪口呆,有膀無腿。後來經過泰興木偶工廠技師的精心設計,使木偶的人物形象生動,個性特別鮮明,表演時有喜怒哀樂的感情,有青柔堅強的動作,有能唱善白的語言,木偶的頭、眼睛、嘴巴、手、足都能活動自如,唱白時嘴巴隨著曲調的旋律起閉,眼睛也隨著表演的動作轉動。從目光、動作可看出木偶是高興,還是憂愁,是憤怒,還是憎恨。木偶的手,送物取件,擊鼓彈琴,騎車划船,躍馬揚鞭,皆能動作敏捷,還能自己打火抽煙。

根據木偶的結構和演員操縱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又可分為不同的種類。

提線木偶在木偶的重要關節部位如頭、背、腹、手臂、手掌、腳趾等,各綴絲線,演員拉動絲線以操縱木偶的動作,又稱線偶或線戲,也叫懸絲木偶。

托棍木偶,又稱杖頭木偶,在木偶頭部及雙手部位各裝操縱桿,頭部為主桿,雙手為側桿,演員操縱時左手持主桿,右手持側桿,舉起木偶操縱其動作。手套木偶,又稱掌中木偶、布袋戲等,偶人身高0.27米或0.40米,頭部中空,頸下縫合布內袋連綴四肢,外著服裝,演員的手掌伸入布內袋作為偶人軀幹,五指分別撐起頭部及左右臂,相互協調操縱偶人作各種動作,偶人雙腳可用另一手撥動,或任其自然擺動。


Here Is:
The Beauty of China Playlist 中国之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